《山河令》《司藤》双结局宠粉,“养成式追剧”的美丽与隐忧

近日,热播网剧《司藤》在经历延播风波后,以“双结局”的形式落下帷幕。正片第30集,主角双双“回归自然”的写意式悲剧结尾被剧粉口诛笔伐,弹幕中充斥着“给导演寄刀片”。而随后放出的“番外”集,则还原了原著中的圆满结局,为伤心欲绝的剧粉们“续命”。

无独有偶,早前收官的《山河令》也在悲剧结局之后放出了番外彩蛋,给剧粉补上了一个圆满结尾。由于彩蛋需要付费3元观看,被粉丝戏称为“温客行的命是我们花3块买回来的”。

另辟蹊径的“宠粉”操作,在给剧集带来热度的同时,也安抚了粉丝,规避了改编的争议。这种官方与粉丝的良性互动似乎是剧集营销可借鉴的方法,但另一方面,当粉丝的影响力蔓延到创作层面,是否已经过界?

自成一派的“粉丝剧”

显而易见的是,《司藤》和《山河令》都是在社交媒体上都有极高的讨论度的剧集。庞大的粉丝群体迅速聚集起来,追剧造梗两不误,上热搜的姿势花样翻新,剧集的声势一浪高过一浪。

从云合数据发布的第一季度连续剧有效播放榜单来看,12.28亿的《司藤》仅居第六,8.62亿的《山河令》未进前十,与排名第一的40.5亿的《赘婿》差距仍然很大,但两部剧在讨论度上不遑多让,甚至压过《赘婿》一头。

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原著IP自带流量,有一定的粉丝基础,另一方面是粉丝主动积极地参与剧集相关的讨论和活动中,形成了极强的粉丝黏性。

与“赘婿梗”渗透进各个圈层不同,《司藤》与《山河令》的粉丝则是凭借圈层内的特定符号形成了自己的场域。

圈层之内,粉丝与剧集具有高度的情感连接,在互动中形成独特的认知符号与成员身份感,也对圈层之外的人设定了界限。每一个成员都将注意力集中在剧集中,投入更多信心、热情和期望,分享共同的情感体验,获得持续的情感能量。

这类“粉丝”与“非粉丝”之间有一定壁垒,圈层内热情狂欢、参与度极高的剧集,是当下“粉丝剧”的典型形态。

前些年“粉丝剧”通常被用来形容“大IP+流量明星”模式之下,忽视内容、注重流量的作品。在激起观众的逆反心理后,创作者痛定思痛,意识到仅仅依靠IP与明星自带的光环并不保险,在提升制作的同时,也开始有意识地培养粉丝、主动加强粉丝黏性。

这种官方靠近粉丝的趋势近期表现尤为明显。

嗑CP+再创作,化被动为主动

影视剧中的CP文化已经成为心照不宣的“财富密码”,粉丝对剧中CP的喜爱移情到演员身上,真人CP营业也成为热播剧的标配,从戏中互动、片场花絮,到双人采访、杂志拍摄、综艺节目等等“售后服务”应有尽有。

圈层内对CP营业流程已经驾轻就熟,甚至流传出约定俗成的梗,比如“见证每一对热门CP”的《快乐大本营》,以及“婚庆公司”《时尚芭莎》。

如果说过去的CP营业还在半遮半掩、真假难辨的阶段,那么今年的CP潮流则变成了“大大方方营业,坦坦荡荡赚钱”。

演员们对CP话题不再讳莫如深,《山河令》的主演之一龚俊就在采访中表示:“嗑呗,爱咋嗑咋嗑,开心就好,那不得让观众看得满意嘛。”

“嗑CP”很大程度上激发了粉丝的主观能动性,主要体现在粉丝在对剧集的二次创作上。从剧情分析、剧照修图、片段剪辑,到衍生的同人小说、歌曲、视频等等,粉丝在消费原作品的基础上,生产出具有自身价值的新文本,并进行进一步传播。

在二次创作野蛮生长的时期,为了保护版权,平台曾要求大规模下架剧集的相关创作。而随着“自来水”们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平台也开始重视剧集相关的内容产出,“饭制创作大赛”几乎成为剧集宣发的标配。

宣传人员聚集起有创作能力的粉丝,创建“产出群”,固定发布创作任务,除了对群内作品优先推送,还设置了奖金和礼物来激励创作。

这种参与性文化,模糊了生产者与消费者的界限,粉丝从单一的消费者转变为内容的生产者。一方面提高了粉丝的参与感,强化粉丝与剧集之间的情感连接,另一方面,二次创作的传播也助推了剧集本身的热度,甚至成为剧集宣传的一部分。

如今,平台充分利用粉丝的主动性实现了热度的进一步变现。《山河令》除了3元解锁“Happy Ending”彩蛋之外,还将花絮以《山河令江湖番外篇》之名上线,共50集的花絮,每集都需要观众花一块钱解锁才能观看。平台针对剧粉“加更”的呼声,也开展了打榜解锁加更的活动。

无论是花絮还是加更,在以往都是剧集吸引关注的宣传手段,而如今成为了变相的消费品,观众需要额外付出金钱和精力才能观看。

此举虽然引起了争议,但对粉丝们来说,消费是对自己身份的确认,通过消费可以在粉丝群体中构建自己的文化身份,因此他们不仅接受良好,甚至乐在其中。

宠粉与创作,界限在哪儿?

一方面,粉丝的深度参与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粉丝也对剧方和平台进行着更严苛的审视。“粉丝剧”依赖粉丝生存,因此也要尽可能满足粉丝的诉求。

《山河令》在播出后,粉丝对制作提出了质疑,于是主创进行了重新配音、重新剪辑,新版本上线后收获了粉丝的肯定。《司藤》的导演李木戈也曾表示:“另一版本的结局是给观众以及原著粉一个相对明确的交代。”

导演对于粉丝的预判,或许源于他在上一部作品中收获的经验。2019年的《东宫》在第10集播出后,剧粉认为“跳忘川”这一名场面的背景音乐不够有感染力,李木戈发微博致歉,并连夜修改背景音乐。

养成类综艺热火朝天地办到了第四个年头,“养成偶像”已经不再是新鲜的概念,而这种通过粉丝深度参与、官方积极反馈,培养忠诚度和黏性、构建粉丝身份认同与集体荣誉感的“养成式追剧”正在逐渐成型。

对于自带光环和粉丝基础的IP改编剧来说,制作的每个环节都备受瞩目。例如由热门IP改编的《皓衣行》就曾经遭遇粉丝更换导演团队、换剪辑团队的要求,相关话题甚至进入了微博热搜榜;近日正在筹备的《天官赐福》也因为粉丝对选角的不满而登上热搜。

编剧、制片人白一骢在谈到IP改编时曾提出了“粉丝点”的概念:“对粉丝比较在意的这些点尽可能保持完善,努力地去还原读者心中的那个场景。”

但如今,在“宠粉”思维的不断强化之下,粉丝的诉求已经渗透到创作的方方面面,对影视剧的创作产生的影响不可忽视。一味迎合粉丝无疑是饮鸩止渴,影视作品应该正视观众需求,但仍然需要保持艺术创作的底线。

【文/乔木】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财通街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财通街联系。

扫码下载新浪新闻 时事在你掌心

已阅读52% 前往新浪新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新闻聚焦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返回列表
Ctrl+D 将本页面保存为书签,全面了解最新资讯,方便快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