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首个:安徽大学“强光磁试验装置”取得突破

IT之家 9 月 22 日消息,安徽大学 9 月 19 日宣布,由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强磁场科学中心学术主任、安徽大学强光磁科学中心首席科学家匡光力领衔的“强光磁试验装置”研究团队,破解技术难题,圆满完成红外自由电子激光核心组件–“微波功率源系统”的测试和老练实验,顺利实现 32MW 功率 12 小时稳定输出,意味着向总装研制迈出重要一步。

安徽大学“强光磁试验装置”是国内首个将自由电子激光、强磁场和极低温环境集成的高端科研平台,致力于新型电子材料,尤其是低功耗材料的前沿探索,并为能源、生物、医药健康等多学科交叉研究提供关键支撑。

作为支撑红外自由电子激光系统运行的“心脏”,微波功率源系统结构精密、组件复杂,核心器件包含大功率速调管、高压脉冲调制器、高功率波导、固态放大组件、大功率水负载、驻波快速保护模块等关键设备。同时,该系统与真空系统、水冷系统、机器保护系统及中央控制 EPICS 系统深度协同,共同为电子束流加速构建功能完备、性能可靠的“动力源”。

本次,该系统实现稳定输出 32MW 微波功率(脉冲宽度 10μs、重复频率 10Hz),超出了物理设计预期目标(30MW),完全满足直线加速器的运行需求。

IT之家从安徽大学公告获悉,根据“强光磁试验装置”工程指挥部的总体部署,于本年度 7 月 21 日正式启动微波功率系统测试和老练工作。安徽大学强光磁科学中心师生组成攻坚团队,历经一个多月的技术攻关,成功解决了系统电磁兼容、参数匹配、高压打火保护等多项关键技术难题,持续推进系统性能向设计目标靠近。

9 月 10 日,系统迎来关键考验–“连续 12 小时满功率拷机实验”。在峰值功率 32MW、射频脉宽 10μs、重复频率 10Hz 的严苛工况下,微波功率源系统全程保持稳定运行,实现“0”打火保护,各项性能指标均符合预期目标。

暂无介绍....

延伸阅读:

马铃薯和番茄竟然是近亲(唠“科”)

张平贤 当你掰开一个热气腾腾的蒸土豆,或者将炸得金黄酥脆的薯条蘸着番茄酱送入口中时,有没有想过,马铃薯到底是从哪儿来的?...

娱乐大事件
2025年9月22日
“让更多人享受到数字经济带来的红利”

本报记者 白晓川 汪思源 在云南省昆明市五华区的“村播小院”,身着传统民族服饰的主播们正通过网络直播积极推销当地特色农产...

摸鱼小能手
2025年9月22日
小行星是如何命名的(趣科普)

本报记者 姚雪青 小行星由发现者提名,经国际组织审准,最终得到国际公认 以普通人的名字命名一颗小行星,有可能吗?2008...

娱乐早知道
2025年9月22日
“空中丝路”愈加宽广(国际论道)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中国国产商用飞机C919大飞机在马来西亚雪兰莪州的苏丹阿卜杜勒·阿齐兹·沙阿机场作静态展示。张纹综摄...

八卦小灵通
2025年9月22日
中国科技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今年6月15日,全球最快高铁CR450AF在试跑中通过沪渝蓉高铁武汉至宜昌段龙泉河特大桥。李重庆摄(...

娱乐大事件
2025年9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