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驾驶“紧箍咒”来了:史上最严监管下的行业变局

最近,智能驾驶行业迎来了一记“重拳”。8月13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和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发布了一份《关于加强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品召回、生产一致性监督管理与规范宣传的通知(征求意见稿)》,直指行业乱象,堪称“史上最严监管”。

过去几年,智能驾驶赛道风头无两,车企们为了抢市场,营销话术一个比一个激进。“自动领航”、“全自动驾驶辅助”、“无人驾驶体验”……这些词汇让不少消费者误以为自己的车真的能“自己开”,结果呢?事故频发,责任难定。

这次《通知》直接封死了擦边球的空间:企业不得在命名和宣传中使用任何可能让消费者误以为是自动驾驶的字眼。换句话说,以后“自动”俩字不能随便用了,老老实实叫“辅助驾驶”才是正道。

除了宣传乱象,这次监管还盯上了另一个行业潜规则——随意OTA。OTA本来是好事,能让车辆功能不断进化,但有些车企把它玩坏了。比如,某品牌曾通过OTA偷偷降低电池续航,还有的车企为了赶进度,把半成品功能推给用户“公测”,美其名曰“迭代优化”。

这次《通知》直接规定:涉及驾驶辅助或安全关键功能的OTA升级,必须提前备案,未经批准不得推送。也就是说,以后车企不能想升就升,得先过监管这关。

这一招直接掐住了某些企业的“小聪明”。过去,有些车企为了抢市场,先把车卖出去,再慢慢通过OTA“补功能”,甚至把未经验证的技术丢给消费者当“小白鼠”。现在不行了,功能没做好就别上市,别拿安全开玩笑。

对于这轮监管,业内反应两极分化。激进派觉得这是“束缚创新”,保守派则认为早该如此。但事实上,监管不是要扼杀智能驾驶,而是让行业回归理性。

智能驾驶的技术价值毋庸置疑——它能减少人为失误、提升交通效率,甚至改变出行方式。但前提是,技术必须成熟,宣传必须真实,责任必须明确。

过去几年,行业有点“跑偏”了。资本狂热追捧,车企疯狂内卷,导致部分企业为了融资、为了股价,过度包装技术,甚至把L2级辅助驾驶吹成“自动驾驶”。结果呢?消费者被误导,行业信任度受损,最终伤害的是整个赛道。

这次监管的出台,相当于给行业打了一针“清醒剂”:别玩虚的,老老实实搞技术。

监管收紧后,智能驾驶行业会怎么走?

短期来看,部分依赖“科技营销”的车企可能会难受。比如,那些靠“自动驾驶”概念拉高估值的公司,现在得重新调整话术;那些习惯用OTA“打补丁”的企业,也得适应更严格的流程。

但长期来看,这是好事。行业会从“拼噱头”转向“拼真技术”。真正有实力的企业,比如在感知算法、决策规划、安全冗余等方面深耕的公司,会脱颖而出;而只会玩概念、技术不扎实的玩家,可能会被淘汰。

对消费者来说,这也是利好。以后买车,不会被天花乱坠的宣传忽悠,而是能更清晰地知道:这车到底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

声明:个人原创,仅供参考

暂无介绍....

延伸阅读:

理想侵权“ 歼-20”等军机,涉虚假宣传,被要求道歉!

点击上面↑“电动知家”关注,记得加☆“星标”!电动知家消息,9月24日,据多家媒体报道,理想汽车因在海报宣传中未经授权使...

八卦小灵通
2025年9月26日
今秋交付 梅赛德斯-迈巴赫V12 Edition发布

近日,车质网从相关渠道获悉,梅赛德斯-迈巴赫(参数丨图片)V12 Edition在意大利发布,新车基于迈巴赫S 680打...

娱乐大事件
2025年9月26日
搭载鸿蒙座舱 新款天籁将于第四季度上市

日前,车质网从东风日产官方获悉,新款天籁(参数丨图片)将于第四季度正式上市,新车将搭载华为鸿蒙座舱HarmonySpac...

摸鱼小能手
2025年9月26日
威马、高合、天际等车企接连倒闭,这些品牌的车主怎么办?

“烂尾车”指的是车主在购车后,由于车企倒闭、经销商破产等原因,无法获得完整的售后服务、配件供应,甚至无法正常上牌、购买保...

娱乐大事件
2025年9月26日
召回态度见真章,小米被调查召回与合资品牌的底层逻辑不同?

近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的召回公告将小米汽车推上舆论风口,因L2高速领航辅助驾驶系统存在极端场景碰撞风险,小米对11.7...

娱乐早知道
2025年9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