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探测器抵达金星始末

来源:环球时报

【环球时报综合报道】1975年10月22日,苏联“金星9号”星际站实现人类历史上首次金星软着陆。苏联航天科学家让科学幻想成为现实,震惊世界。

幸运的星球

1967年,“金星4号”探测器进入金星大气层,将其成分数据传回地球。这次飞行让人类了解到,金星上空气干燥,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碳。“金星4号”还带来一个令人沮丧的消息:金星表面温度高达致命的276摄氏度。结构设计师奥列格·伊万诺夫斯基说:“金星迫使航天科学家掌握与航天无关的科学和技术,发明新测试方法、新材料和新结构。我们必须应对探测器进入金星大气层时高达400-450个单位的过载影响,这是连科幻作品都不敢想象的过载。”

准备第九次金星探测任务时,科研人员对前几次探测经验进行批判性反思,设计出双探测器飞行计划:“金星9号”和“金星10号”将几乎同时抵达这颗遥远的行星。“金星10号”是“金星9号”的备份,目的是提高探测成功率。苏联多个科研机构的学者参与项目工作,牵头单位是格奥尔吉·巴巴金领导的拉沃奇金科工联合体。工程师们成功设计出独创性解决方案,保护机载摄像系统抵御极端高温。

信号发往地球中继由一台大功率天线保障。在深空解决如此复杂的任务尚属首次。为确保可靠性,降落舱上安装了两台超短波无线电发射器,工作频率不同,通过双通道备份数据。着陆器以此前难以想象的每秒256比特速率向轨道器传送数据。

双探测器远征

着陆器的主要任务是通过两台摄像机拍摄金星表面环绕全景图像。技术方案虽新颖,但无人能保证成功。两个探测器重量均是其前身的5倍,主要原因是搭载了更多科学仪器和燃料。任务同样前所未有:研究金星大气层并拍摄金星影像。“金星9号”发射质量4936公斤,“金星10号”5033公斤。

两颗探测器从拜科努尔航天发射场81号发射台成功升空。“金星9号”6月8日发射,“金星10号”6月14日发射。漫长的飞行开始了。历经136个昼夜,星际站飞行距离超过3亿公里。

“金星10号”10月25日抵达金星轨道。由于金星条件严酷,探测器与地球通信延迟时长达到令人难以置信的65分钟。降落前两天,降落舱与轨道器分离。10月22日,征服金星的决定性时刻到来。“金星9号”降落舱先利用降落伞下降,后借助专门研制的制动挡板降落,耗时超过一小时。通过轨道器中继传输,地球立即开始接收来自金星的信息。“金星9号”连续向地球发送科学测量数据和影像达53分钟。遥测光度计系统稳定传输图像,人类历史上首次获得太阳系另一颗行星表面的影像。

飞行控制中心与轨道站共进行9次通信。科学家在地球上控制机载系统状态,测量运动轨迹参数,并开展宇宙空间物理过程科学研究。他们还两次修正轨道站飞行轨迹。

两个轨道探测器成为金星最早的人造卫星。“金星9号”设计在轨工作时间为3个月,但实际延长到1976年4月。两颗卫星持续向地球传回金星大气和宇宙辐射数据,充当金星表面信号中继站。

传回的影像清晰度令人惊叹,人类对这颗遥远行星的全貌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原来金星上有与地球相似的明亮光照和岩石地貌。两个着陆器在金星不同位置着陆,发现金星表面地质并不一样。“金星9号”拍摄的影像中可见大量棱角分明的岩石,“金星10号”则拍到多处被认定为凝固熔岩的地貌。科学家们在金星上发现了山脉与平原并存的区域。地平线清晰可见,未观测到尘埃痕迹。

此外,1975年10月在金星上工作的两台探测器还为地球带回了金星气候和夜辉光谱的宝贵信息。人类首次在金星云层中发现雷暴和闪电。但雷雨云滴并未到达金星表面,而是被高温迅速蒸发。由此出现一个假说:金星上曾存在海洋,但由于生态灾难干涸。这一现象对太阳风与金星表面相互作用过程的研究也具有重大意义。

未来可期

金星探测任务的成功表明,现代科技在当下就能有效地为科学服务,不必等待遥远的未来。新型火箭、新型仪器、精密的太空自动化系统,所有要素共同铸就了令研究者振奋的成果,他们准备迎接更辉煌的成就。对苏联研究人员来说堪称幸运之星的金星,正等待着新的访客。1975年的突破为后来的探测任务注入强大动力。

50年前,全球所有报纸都在报道苏联太空探索计划的辉煌胜利。当然,科学浪漫主义者憧憬着载人飞向金星的时代,期待着人类的脚步踏上这颗行星的灼热岩石。显然,这需要人类在恶劣金星大气层中的防护技术取得长足进步。谢尔盖·科罗廖夫院士说:“相信童话的人,终有一天会走进童话,因为他心怀热忱。”所有伟大的成就皆始于梦想,梦想今天就在激励我们。

本文刊载自《环球时报》“透视俄罗斯”专刊,内容由《俄罗斯报》提供。

暂无介绍....

延伸阅读:

在海拔超4400米的地方“观天逐日”

位于四川省稻城县海子山上的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  平均海拔超过4400米的稻城海子山上,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犹如一张大网,...

八卦小灵通
2025年11月24日
卫星物联网业务商用试验启动

本报北京11月23日电 (记者刘温馨、范昊天)2025中国5G+工业互联网大会日前在湖北武汉举行。会上,我国卫星物联网业...

八卦小灵通
2025年11月24日
中国大飞机首次亮相迪拜航展(国际视点)

本报记者 管克江 张志文 航展期间,等待参观C919的观众。 本报记者 张志文摄 11月17日至21日,2025迪拜航展...

八卦小灵通
2025年11月24日
做科学家的“最佳队友”(中国道路中国梦·青春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㉕)

于蒙潞 科研服务不该是单向的,而应在与学者们的沟通中形成启发和引导,让他们的“解题能力”更好匹配现实所需 建设科技强国的...

娱乐大事件
2025年11月24日
存储芯片,重磅突发!

打开百度APP畅享高清图片 周末,存储芯片领域传来一则好消息! 11月23日,在第二十二届中国国际半导体博览会(IC C...

摸鱼小能手
2025年11月24日
🧟 AI 助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