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爆卖50万辆!雷军杀出重围,仍有两场硬仗要打

汽车行业迎来历史性时刻,小米汽车第50万辆整车下线,以超越行业预期的“小米速度”,宣告自己从“造车新兵”晋升为“主流玩家”。

与此同时,小米汽车还首次实现季度盈利。然而双喜盈门之下,雷军还有两场硬仗要打,小米的战役进入深水区。

1. 小米汽车50万辆

小米汽车的崛起轨迹,堪称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史上的现象级事件。

其销量曲线并非缓慢爬升,而是一路向上狂奔。在“从 0 到规模化量产”的赛道上,小米汽车的速度遥遥领先。

从0到交付10万辆,小米汽车仅用了230天就做到了,而理想用了708天,蔚来用了1046天。

从0到交付30 万辆,小米汽车仅用 15 个月,较特斯拉快4个月(特斯拉用时580天),是理想(用时 1207 天)的约 4 倍,是小鹏(用时 1571 天)的 5 倍多。

11月20日,小米汽车达成新的里程碑,第50万辆整车正式下产线。

自2024年3月28日首款车型SU7正式发布,小米汽车仅用602天、不足20个月,就刷新了全球新能源车企50万辆下线的最快纪录。

小米汽车的这一速度,不仅远超传统车企5-10 年的平均周期,而且在新势力阵营中遥遥领先,堪称行业“成长奇迹”。

50万辆被视为新势力“及格线,这标志着小米已从“造车新兵”变身为“主流玩家”,雷军造车已杀出重围。

2. 盈利背后攻防战

与此同时,小米汽车在今年第三季度,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

今年第三季度,小米汽车业务营收高达290.1亿元,远超市场预估的280.2亿元。

同期,小米汽车还获得了7亿元经营收益,首次实现单季盈利,刷新了造车新势力单季盈利用时最短的纪录。

尽管小米汽车销量和单季盈利速度,双双创下行业新纪录,但是对小米和雷军来说,还不能掉以轻心,因为当下仍有两场硬仗要打。

第一场硬仗,就是盈利背后的攻防战。

小米集团总裁卢伟冰坦言:“明年(2026年)还是会有挑战,汽车业务毛利率相对今年可能会有一些下降。”

这一预警并非空穴来风,其一政策红利退坡,购置税补贴将“全额免征”调整为“减半征收”。

其二,市场竞争白热化:汽车行业仍处于产业发展早期,市场分散,卢伟冰预测未来会经历“一段时间激烈竞争,才会形成收敛”。

这些不利因素,都可能反噬小米汽车的毛利率和利润空间。

3. 舆论口碑攻防战

如果说毛利率可能下滑是潜在危机,那么舆论口碑则是已经燃起的烽火。小米和雷军面临的第二场硬仗,就是舆论口碑攻防战。

小米造车之初,在网上拥有着超高流量和超多拥趸。

但是随着小米汽车交付量和用户基数滚雪球般扩大,从交付延迟的抱怨,到智能系统的小故障,小米的口碑防线正承受高压。

再小的问题也会被公众置于放大镜下审视,这是所有商品的必经之路,小米汽车自然无法避免。尤其是两次交通事故,更将小米推向舆论风暴中。

与此同时,创始人雷军个人IP的巨大光环,也开始显现双刃剑效应,任何微小的瑕疵都会被流量无限放大。

甚至有很多截取雷军只言片语的短视频广为流传,有意无意地传递出一种小米只注重外观和颜值,而不重视安全和技术的印象。

对此,雷军一改往日温文尔雅的形象,连续发布多条微博,并在留言里称:“网上有不少人断章取义、歪曲抹黑。”

这标志着小米汽车,已步入一场艰苦的口碑攻防战。

这场战役没有硝烟,却更考验企业的韧性:既要靠产品力说话,也需用透明沟通化解误解。

小米汽车在从“营销驱动”转向“产品驱动”和“服务驱动”的道路上,仍需要很多努力。

在舆论的放大镜下,小米必须同时具备“产品硬实力”与“口碑软实力”。

小米汽车若想从“网红”走向“长红”,从“销量奇迹”蜕变为“时代企业”,就必须用更加扎实的产品、更加可靠的安全性能,以及更加完善的服务体系来证明,它能跑得快,更能跑得远。

暂无介绍....

延伸阅读:

出厂即满配!凯迪拉克CT5:年轻人的第一台“合法改装”后驱车

【文/财圈社&道哥说车 张浅】在年轻一代逐渐成为汽车消费主力的今天,他们对车辆的期待早已超越了“代步工具”这一基...

娱乐早知道
2025年11月24日
智己双车横扫广州车展:9系旗舰立标,6系爆品走量

【文/财圈社&道哥说车 张浅】在2025年广州国际车展的喧嚣与光彩中,智己汽车以其两款重磅车型——智己LS9与新...

娱乐大事件
2025年11月24日
为什么唐EV是一辆被严重低估的好车?毕竟连比亚迪都抛弃它了

这些年,我们提到比亚迪唐(参数丨图片)系列的车,很多人会想到什么?最典型的,肯定是唐DMI,而现在比亚迪主推的,则是唐L...

摸鱼小能手
2025年11月24日
小米爆卖50万辆!雷军杀出重围,仍有两场硬仗要打

汽车行业迎来历史性时刻,小米汽车第50万辆整车下线,以超越行业预期的“小米速度”,宣告自己从“造车新兵”晋升为“主流玩家...

摸鱼小能手
2025年11月24日
🧟 AI 助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