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翁青雅翻车说起:内娱的采访为什么越来越难看了?
昨天我看到的最尴尬的一个视频,一定是翁青雅采访朱珠那段。
一个平平无奇的品牌直播活动,却因为翁青雅的采访连着上热搜。
不是因为金句频出,而是尬到无数人想问, 从礼仪、能力、举止、谈吐,翁青雅是“怎么找到工作的”?
今天就 从职业记者的角度讲讲,翁青雅的采访,问题出在哪?
“小朱,你关一下门”
照例先简单介绍下这次采访事件的几位当事人。
朱珠大家比较熟,非常有辨识度的女演员,也是这几年的姐圈热门选手。
另一位翁青雅呢,是恋综《心动的信号7》嘉宾之一,参加节目时有大热cp“高雅”,她本人从伦敦艺术大学传媒学院毕业,据说父亲是大企业董事长,身家百亿,一直走白富美留子路线。
根据大数据不难看出,大家对她家境的好奇,远比恋情强烈。
说回采访,从开头就不太妙。
本来是翁作为采访者去敲朱的房门,翁进去之后,朱珠随翁青雅进门,此时门外还有一群摄影大哥。
朱珠问了一下,门外的工作人员要不要进来?对此并不了解的翁青雅,原地愣住,没有回答。于是,朱珠只能微笑把门关上。
暂且不论其他,单从初次见面的礼节来说,有让前辈+受访者+先到房间的人去关门的吗?
进门之后,翁青雅也是不客气,一屁股就在沙发上坐下了,此时朱珠也只好主随客便,自己落座。
如果说,此时大家还只是察觉到隐隐不对劲,采访正式开始后,那是十分的不对劲。
翁青雅先说了几句开场白,cue出了今天的品牌金主,说完却突然停顿,然后移了个位置,开始四处张望,场面一下冷了。
接着她开始cue朱珠讲解自己的穿搭,朱珠讲完,按理来说她该回应几句接下一个话题了吧。
结果她把一句”很高兴,可以邀请到朱珠这样独立而又温柔的女性来到这边“,卡壳卡出了2G网的效果,这句话是有什么难的嘛……
面对这样的主持,朱珠努力保持了端庄优雅,只流露出一点疑惑的眼神。
即便如此,场面也是越来越兜不住了,临时又叫了个小姐姐来控场。
不知道开始之前,这个活动给了翁青雅多长的准备时间,但连品牌名念起来都费劲,那确实有点太好混。
视频发酵后,翁青雅很快也出来道歉了,只是这个文案,“造成打扰”是什么奇妙的搭配?
而且表现成这样,也不是一句紧张就可以概括的吧?
在这之前,翁青雅的标签是家境优越、见过大场面和名流、海外留学的白富美,理论上这样的经历,哪怕只靠自己的见识和日常学习,也足以应对这种比较“商务”味儿的活动。
她在同品牌的另一场活动,作为受访者其实表现挺好的
完整的采访视频看下来,紧张确实有,但能翻车成这样,感觉她既没有充足的准备(品牌名字都念错),也没有应对突发情况的急智和情商(卡壳和笑场),整个人陷在一种无所适从的慌张里,所以状况不断。
即使工作人员上来救场,也只会坐在中间尴尬地撩头发。也就难怪,一片骂声了。
采访到底难不难做?
客观来讲,采访并不算是一件很容易做的事。
但翁青雅这次的直播对谈,已经算是简单的那一种,采访对象是朱珠这样随和好说话且有一定底蕴的女艺人,主题也是相对简单的品牌类型,聊穿搭、聊风格、聊品牌的新一季策划,是保守且不会出错的话题。
而且,她并不需要脱稿,手上有手卡,对面有工作人员提醒进度,也没有什么复杂难操作的环节。
她说自己是因为太紧张,才会这样。我倒觉得不是, 她之所以有这样的表现,跟紧张关系不大,主要是一点功课没做,不了解品牌也不了解朱珠,才会表现这么单薄磕巴。
但以我多年来和各路艺人打交道的经验,采访者的心态和状态,确实是足以影响采访效果的重要一环。
如果采访者带着崇拜、害怕,或者鄙视、敷衍的心态和情绪,不能 平视被采访者,那 绝对是聊不好的,采访要么变成迷妹表白,要么变成张绍刚式怼翻全场。
其次,采访者对自我的定位,也很重要。
尤其是翁青雅这样的网红遇上艺人,在采访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不要给自己加戏(比如不停把话题扯到自己身上),她后面不停撩头发,其实就很不得体。
但不过多聊自己,不代表不能发散问题,如果只是照着读提纲不拓展,同样是聊不出任何效果的。
采访者需要主导节奏、把控进度,能在对方聊劈叉时及时拉回来,也能随时捕捉对方的情绪点和信息点,必要时还需要交换个人观点来引出对方更独到的见解或者故事。
阿雅在《奇遇人生》里就做得很好
还有就是,做采访要有个终极心态:不是每个采访对象都能好好配合你完成工作,必要时放过自己,做好自己能做的。
在这里,朱珠显然不属于“不配合工作”的,她非常得体,还很注意照顾翁青雅的感受,一直在积极解决问题,这样的采访对象真是万里无一。
我就遇到过不少难缠的艺人。
包括但不限于,所谓的香港巨星,当记者问到他们不喜欢的话题,他们会直接把记者当众请出去。
还有不配合的湾湾男星,看人下菜碟,在 采访的时候抽烟、和经纪人嘻嘻哈哈,就是不好好回答问题。
甚至还遇到过那种精神状态极不稳定的女星, 采访到一半的时候,莫名其妙情绪崩溃,躺床上大哭,胡言乱语。
遇到这种情况,聊不出内容是太正常的事,别内耗别拧巴,做好自己能做的,就已经是对工作的尽职。
当然,相对来说内娱现在的艺人,不太会搞这些幺蛾子,但他们的问题是没文化。
比如那种脑袋空空,只能提前背采访问题答案的,一旦你换了个提问顺序,他就开始答不上来,或者乱背答案。
还有那种采访时“反驳人格”上身的,一会儿说你问题不好,一会儿说回答这些问题没意义,即使这些问题明明是按照采访主题,提前给团队审过提纲,确认下来的问题。
不过,上面这些情况不是最让人生气的,毕竟入行这么多年,我已经接受了不能对艺人的文化水平有太多要求。
但那种无故在化妆间拖延一小时,需要你三催四请才肯出工的;工作人员极度不专业,在旁边聊天聊到声音入麦盖住艺人声音的。
还有位玻璃心的香港男星,明明采访时一切都好,转身就投诉你,只是因为你问了句“低谷期在干嘛”。
这种与回答问题水平无关的作妖,才是最让人心累的。
还有很多诸如此类的采访对象,不过我始终觉得,现在采访内娱艺人最大的问题,还是言之无物。如果连角色理解这种问题都要背稿、说团队写好的车轱辘话,那以后采访完全变成手势舞和土味情话就是这些艺人应得的。
E姐结语
翁青雅的采访说明她真不适合走媒体这条路,如果连朱珠这么好的采访对象都敷衍成这样,你还是活在OOTD和变装视频里吧,输出型网红不适合你。
但是话说回来,内娱现在越来越难看到好的采访了。
一是因为最优质的采访其实大部分出自图文,优秀的采访者会加入自己的洞察,文本也能做到对人物状态、心理的纤毫毕现,这是视频给不了的,只是这个时代没有太多人会为图文采访买单,流量也集中在视频里,艺人团队为了流量,接受图文采访的几率越来越小了。
二是艺人团队的话语权变大,提纲到最后呈现都要几番修改,小到字词句,细节到艺人的肤色、毛孔和头的大小,很多有意思的东西就会变成废片。
第三也是因为艺人的言论容易被放大审判,有时候多说两句就会被抠字眼,喜提一溜热搜。现在的艺人惜字如金,某种程度上我可以理解,所以就觉得那些采访中从从容容游刃有余的艺人特别珍贵。
和这些艺人聊天,你能明显感受到他的文化素养和业务水平,聊起对角色的理解,对某些时下流行的剧圈观点,他们都会给出自己有质地的思考和见解。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某位中年演员,当时聊到他过去的一个小角色,他记忆犹新,连角色当时某场戏拍了多久,细节上如何设计和调整,最后怎么确定演绎方式,都如数家珍。
能够做到这样有内容有深度的采访,对采访者本人而言,也是一种收获。
只不过,在现在这个看数据看流量看话题传播度的当下,做这样的采访纯纯属于吃力不讨好的行为。部分艺人团队的势利程度,和部分从业者的不专业程度,形成双相奔赴,共同拉低采访的质量门槛。
等到游戏和手势舞取代问题成为采访主旋律的时候,好像也只剩下娱乐至死的结局了。
今天的深夜话题是:
你爱看什么样子的采访?
来评论区说说吧~
-今天头条の主笔-
你的小仙女E姐,看不了尬聊的碧雕&甜辣酱
值日生:甜辣酱 美术:阿怪
延伸阅读:
59岁刘嘉玲谈不生娃,何赛飞让传宗接代!评论区炸了,口碑反转
女明星一句“要传宗接代”,引爆全网,评论区炸了。谁能想到,这都2025年了,女星何赛飞居然直接当着59岁刘嘉玲的面,强调...
与聂远同居6年遭遗弃,嫁外交官备受宠爱,如今49岁胖到难以认出
她曾是中国男人心里最美的古装女神,一张脸蛋,既有大家闺秀的端庄,又有小家碧玉的娇俏,特别是嘴角那颗痣,简直是点睛之笔。可...
当50岁佘诗曼碰到55岁宣萱,才知在气运面前,颜值跟演技不值一提
佘诗曼最近真的好累,不仅要面对干爹许绍雄离世的悲伤,匆匆一别,还得咬牙坚持着去参加早就定好的活动。活动现场,一开始面带笑...
81岁冯淬帆在好友怀里去世,曾与汪明荃恋爱无果,无儿无女孤独一生
10月31日晚上,台湾林口的一间出租屋里,81岁的冯淬帆安静离世。三天前,他刚在社交平台悼念好友许绍雄:“贤弟那边等,愚...
走上大S老路?40岁张远的现状,给娱乐圈男星们敲响了警钟
说到张远大家可能没什么印象,但提起他唱的《嘉宾》大家应该都有听过吧。患有“躁郁症”的他,对抗病情的方式却是不停的工作,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