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每一步都是惊叹号(科技瞭望)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打开百度APP畅享高清图片
观众在HICOOL 2025全球创业者峰会展厅内观看机器人表演。
观众在体验AR翻译眼镜。
工作人员在HICOOL 2025全球创业者峰会上为观众介绍触觉传感器。
身着马面裙的机器人端坐于电子琴前,指尖流淌出优美的旋律;穿刺导航系统辅助医生实现精准定位,为复杂手术保驾护航;机械手臂仿若人手般自如,精准复刻各类复杂动作……近日,HICOOL2025全球创业者峰会在北京首都国际会展中心举办,集中呈现了一系列前沿科技成果。
灵巧手:弹琴递水全“拿手”
步入主场馆,各展区亮点纷呈,令人目不暇接。
在灵心巧手(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展区,一场别开生面的演出正在上演——两位身着红色马面裙的“灵心乐府”钢琴机器人对坐于电子琴前,四只灵巧手在琴键间精准协同、流畅起舞,共同演绎一段段优美动人的旋律。
“没想到机器人的手可以灵活到这种程度,弹得准确,还很有感情!”
“机器人身穿汉服弹琴,科技与传统文化这样结合,让人过目难忘。”
现场观众纷纷举起手机录制视频,连连赞叹。
这番精彩演绎的背后,是灵心巧手公司自主研发的钢琴机器人和灵巧手。现场工作人员介绍,该灵巧手具备快速运动响应与精准定位能力,能高度复现人类手指的精细动作,因此能胜任高难度的演奏任务。
“灵心巧手是一家以‘灵巧手+云端智脑’为核心的具身智能公司,专注于高自由度灵巧手与智能系统研发。”展区工作人员介绍,公司研发的Linker Hand系列产品正不断拓展机器人在复杂场景下的技能边界,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
“叮咚!您的送水助手已上线。”在北京他山科技展台,记者看到,一台具备触觉感知能力的机器人正自如工作。它精准取走一瓶水,再平稳递送到人手中。
“它能够感知并调节递物时的力度,在抓取过程中即使受到外力拉扯,也能凭借对切向力的敏锐感知保持稳定握持。”工作人员戴经纬介绍,它的传感器可识别低至0.01N(约等于1克力,近乎一片花瓣落下)的微弱力变化,无论是递水还是递话筒,这类任务它都能胜任,可广泛应用于会务接待、酒店服务等智能交互场景。
戴经纬介绍,触觉感知是实现机器人精细操作的关键技术。作为一家专注于AI触觉感知技术的公司,他山科技致力于攻克机器人执行精细操作的难题,如插拔网线、抓取鸡蛋或纸团等易碎易变形物品。通过模拟人类的触觉反馈机制,机器人能够实时感知力的细微变化,并做出自适应调整。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团队在底层技术上实现了两项关键突破。”戴经纬介绍,一是自主研发了专为触觉感知设计的AI芯片;二是通过结构创新,使其能更好地贴合灵巧手的复杂曲面。基于此,公司已构建出从芯片、传感器到算法模型的全栈体系,形态覆盖具身智能机器人的手指、掌心乃至全身电子皮肤。目前,他山科技正积极推进相关技术在多场景中的落地应用。
智能眼镜:耳机翻译好助手
“戴上这款眼镜,镜片上真的能显示文字吗?”
“它适合开会、出国旅游时使用吗?”
在亮亮视野展区,记者沉浸式体验了企业最新推出的第二代AR翻译眼镜——Leion Hey2。佩戴这款眼镜后,只需自然目视前方,视线约2至3米处便会浮现清晰悬浮字幕,无需低头查看其他设备,就能实现“抬头交流、沉浸沟通”的无打断跨语言交流体验。
亮亮视野相关负责人马庆洋介绍,这款眼镜突破了AR眼镜行业在轻量化、高性能与长续航之间的“不可能三角”,整机仅重49克,接近普通眼镜的重量,却具备强大的实时翻译能力,支持超过100种语言与方言,整句翻译延迟低于0.5秒,准确率最高可达98%。在续航方面,Leion Hey2单次充电可使用8小时,配合便携充电盒,能将总续航扩展至96小时,充分满足留学课堂、国际差旅、商务会谈等多场景下的全天候使用需求,让跨语言沟通变得轻松自然。
“得益于360度空间声源感知系统和神经网络降噪算法,哪怕在讲话人声音比环境噪音低6分贝的嘈杂场景下,这款眼镜的语音识别仍然准确。”马庆洋说,今年6月,亮亮视野在韩国首尔举行AR翻译眼镜新品发布会,发布会结束两小时内,预订量突破1万台,成为中国高端制造出海的亮眼缩影。
在HICOOL 2025全球创业者峰会上,除了AR翻译眼镜,蜂巢科技推出的“界环AI音频眼镜”也吸引了不少观众的驻足体验。
“它是一款集眼镜、蓝牙耳机与AI技术于一体的创新产品。”在蜂巢科技展台,工作人员向记者演示了使用方法,长按镜腿即可唤醒内置的人工智能助手。唤醒后,用户不仅能通过语音进行日常查询、点播音乐,还能进入更具个性的“AI畅聊”模式。在这种模式下,用户还可以根据个人喜好定制AI的角色信息,选择喜欢的声音和形象进行沟通。
工作人员介绍,界环AI音频眼镜融合开放式声场技术,在提供清晰、私密听觉体验的同时,能提供长达48小时的综合续航,可以满足通勤、办公、出行、运动等多场景下的全天使用需求。目前,这款眼镜已接入12家主流AI大模型平台,支持通知播报、语音交互、面对面翻译等功能。
AI营养师:定制健康新“食”尚
本届峰会设置创业北京主题展区、获奖项目展区、科技企业集群展区、世界一流高校展区、标杆孵化器和特色产业园区展区等八大生态展区。其中,首次设立的世界一流高校展区尤为引人注目。在该展区内,首都医科大学的展台前聚集了不少参观者,交流气氛热烈。
“这是一款能帮患者‘自动排痰’的国产呼吸机,您可以把它理解为一个‘清痰小助手’。”首都医科大学科技园主任严治在现场介绍,该产品由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王天成团队研发,通过结合泡沫驱动原理与呼吸机常频正压通气和高频振荡通气模式,可有效促进痰液排出,特别适合那些身体虚弱、咳嗽无力的患者。目前,该技术已完成临床试验,验证了其安全性与良好效果,并已在ATHENAN 8500呼吸机平台上实现了智能化升级。
此外,首都医科大学展区还集中展示了微波平台具身智能新型手术机器人、腹腔镜穿刺器清洁装置、儿童眼健康分级诊疗AI决策平台等一系列前沿成果,覆盖医疗器械、AI诊疗与手术机器人等多个领域,展现了学校在医工交叉融合方面的创新实力。
同样吸引众多目光的还有中国医学科学院展区。
“My Nutrition营养大模型是一款医疗级的人工智能营养师,由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与山东国家应用数学中心联合研发。”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健康生活方式医学中心工作人员肖宁介绍,不健康的饮食是导致多种慢性病的重要风险因素,改善营养对预防和管理这类疾病非常关键。由于饮食行为十分复杂且直接影响健康,理想的营养干预需要由专业临床营养师来执行。然而,这类专业人才非常短缺,尤其在基层地区。在此背景下,人工智能技术带来了新的可能。My Nutrition营养大模型能够整合多种健康数据,自动完成膳食调查、营养评估、生成带量食谱,甚至预测健康风险,从而为不同人群提供即时、个性化、可执行的饮食建议和精准营养处方。未来,这一创新工具有望惠及更多人群。
在北京协和医院展区,一款口腔镇静下治疗辅助监测设备引起不少参观者的注意。该院口腔科医生霍静怡介绍,这款设备主要针对口腔治疗中的一个常见难题:患者在“清醒镇静”(即患者意识清醒且放松)状态下,往往缺乏有效、安全的状态监测手段。传统监测方式存在一定局限,难以全面评估患者的实时反应。为此,北京协和医院口腔科万阔主任团队研发了一套融合人工智能与计算机视觉技术的监测系统,它能实时捕捉患者的生理数据与行为反应,自动判断镇静深度,并在需要时及时发出预警,为医生提供操作参考。未来该设备投入临床后,将有望提升口腔镇静治疗的安全性,推动这一舒适化诊疗技术更广泛、更规范地应用。(本报记者 王美华文/图)
《人民日报海外版》(2025年11月03日第09版)
延伸阅读:
新能源汽车“银十”热销 多家车企交付量破纪录
证券时报记者 吴志10月是车市传统“银十”销售旺季。11月初,多家车企披露的2025年10月产销报告显示,其新能源汽车交...
财经观察:牵手英伟达,韩国瞄准AI“全球前三”
来源:环球时报【环球时报驻韩国特约记者 黎枳银 环球时报记者 肖震冬】编者的话:全球人工智能(AI)芯片巨头英伟达10月...
智源悟界·Emu3.5 开启新赛道,多模态世界大模型新纪元到来
2025年10月30日,智源研究院(下称“智源”)在北京举办“悟界·Emu系列技术交流会”,智源院长王仲远、智源多模态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