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快评|“AI网谣”击中的是谁的软肋

10月21日,公安部公布10起打击整治网络谣言典型案例。其中,虚假摆拍“上海老伯捡拾名包后向失主勒索5万元”视频、编造传播“进入云南玉溪城区必须缴费200元”、编造“四川省德阳市旌阳区东湖街道大地村境内发生液化气罐车爆炸”、用AI工具捏造涉“山西大同地震”相关谣言信息等案例引发公众关注。

与一般的谣言相比,这些案例传播范围很广、渲染的问题很大、造成的社会影响很大。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利用人性的弱点,以爆炸性、猎奇性内容吸引网友,制造“口耳相传”、急剧发酵的效应。现实中,诸如“进城收费”“发生地震”等关键词,在所谓“有图有真相”的信息掩护下,扰乱视听。个别案例曾被央视新闻直播间辟谣,其破坏性可见一斑。

信息传播是人类社会的基本连接方式,但网谣是以制造信息混乱、人际撕裂为能事。这类做法,违反了宪法、网络安全法等法律法规,面临法律制裁,但为何总有人铤而走险、不顾后果呢?不排除有些法盲抱着“玩耍”的心态随意编故事,但更多情况下,一些始作俑者是有意而为之,目的是通过制造“爆炸新闻”“独家新闻”获得流量的青睐,从而获取眼前名利。例如,“上海老伯捡拾名包后向失主勒索5万元”便是一家奢侈品回收店的经营者为提升店铺知名度和吸粉引流而无中生有出来的,短时间内,这条视频便引发大量网友关注。

网谣由来已久,但值得注意的是,随着AI的普及,用AI手法制造网谣已成为一个必须引起高度重视的动向。这种造谣行为成本更小、欺骗性更强,在画面和文字内容上也更具有“发挥空间”,往往令人防不胜防。

打击网络谣言,必须有“除恶务尽”的意识和决心。在警方加大打击力度、宣传力度的同时,需要网络平台切实负起主体责任,从技术层面和机制层面强化对网传信息的监督监管。

与此同时,公众也需要擦亮双眼,形成不信谣、不传谣的坚定意识。当然,要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据报道,近日,安徽一女子用AI工具生成“流浪汉闯入家中”图片测试丈夫反应,结果丈夫信以为真,当即报警求助。这一事例发出这样的警示:不少人对“AI生成”还缺乏较高的识别水平。一些在个人眼中纯属“玩笑”的“AI制作”也可能在多重因素的作用下冲破界限,发酵为“大场面”。无疑,公众也需要与时俱进地学习新知识、解锁新技能,不断增强识别虚假网络信息的能力,如此方能避免掉入网谣陷阱。

现代快报/现代+首席评论员 戴之深

暂无介绍....

延伸阅读:

OpenAI 推出浏览器:“让位吧,Chrome”

作者 | 周一笑邮箱 | zhouyixiao@pingwest.com北京时间10月22日凌晨,没等来传闻中的Gemi...

娱乐大事件
2025年10月22日
科技昨夜今晨1022: 索尼 PS5 Pro 国行定价 5599 元

“科技昨夜今晨”时间,大家好,现在是 2025 年 10 月 22 日星期三,今天的重要科技资讯有:1、索尼 PS5 P...

八卦小灵通
2025年10月22日
2025 款 M5 芯片苹果 Vision Pro 头显生产转移至越南

IT之家 10 月 22 日消息,M5 芯片版苹果 Vision Pro 头显今日发售,国行定价 29999 元起。据彭...

娱乐大事件
2025年10月22日
贴脸开大,OpenAI 研究员当面嘲讽马斯克为 xAI 提出的 AGI 愿景

IT之家 10 月 22 日消息,“爱夸海口”的马斯克最近暗示,旗下 xAI 的聊天机器人 Grok 可能很快实现通用人...

八卦小灵通
2025年10月22日
全球 6 大顶级 AI 实盘厮杀,Deepseek 三天收益爆赚36%傲视群雄

IT之家 10 月 22 日消息,科技媒体 coincentral 昨日(10 月 21 日)发布博文,报道称美国研究公...

娱乐大事件
2025年10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