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企重组“百日考”,这样的成绩能打几分?
今年年中,车圈的大事件便是国内几大央企的重组整合,这一时间节点,恰逢中国汽车市场进入今年末期的销量冲刺,不同于以往“金九银十”,从8月份开始,这一“冲刺赛”就进入到了白热化的阶段。
这样一个时机,也让国内几大央企整合后,首次以新面貌进入年末的决战,那么在这“百日考”之际,我们不妨对几家央企的转型成效进行盘点,其整合做对了什么?哪些手段能被其他车企借鉴?对自主品牌、新势力、合资有哪些启发?
# 聚焦新能源,才能跑出更快加速度? #
首先,我们先来关注长安,这是率先进行改变的央企,同时也是在整合前,自主产品体系在市场表现更为积极的央企,那么在转型之后,消费市场是否对其更加认可?
在其刚刚重组后的8月份,其销量表现就足够亮眼,23.3万辆的销量表现,同比增长25%,进入到9月销售旺季,上扬的势头延续,26.63万辆,同比增长24.92%。其中,自主品牌销量22.59万辆,同比增长30.83%;新能源汽车销量10.36万辆,同比增长87.03%。
如果在三大央企当中挑选一个最专注新能源发展路径的,那一定是长安,其超过80%的增速也足够说明问题。
这时候可以给出一个结论,新长安的新能源开始爆发了,而且更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其销量构成,其中自主品牌的销量占比达到了84.8%,如今的长安已经摆脱了对合资的依赖,自主的新能源业务已经能够作为其销量的基盘,转型战略基本成功。
这这一数据上,长安远超东风和一汽,而且启源、深蓝、阿维塔这三个新能源品牌已经形成了对国内大众市场、国内及海外、国内高端市场的新能源全覆盖。那么长安在新能源赛道的出色表现,此时我们是否会有这样一个问题,如果自主品牌专注新能源,是不是就意味着能够在极度内卷的市场中脱颖而出?
对于这个问题,我认为应该拆分来看,首先,做新能源是前提,但是还应该看怎么做。
长安可以说是率先在新能源市场当中布局多技术路线的自主品牌,此前的iDD插电混动、到后面的超级增程,再有纯电的产品,这些不同的新能源品类穿插在10-30万元价格区间的产品当中,对于消费者来说,完全可以按照自己的需求来选择产品,而且不需要跳出长安的品牌体系。
这就给现在一些车企提供了一个思路,所谓新能源,要把技术路线摊开,不能纠结在一个动力类型上面,而且就技术路线的选择,要把消费者的意见作为重要参考。
举个例子,有些品牌就说纯电路线是最终解决方案,所以就押宝在这一个单一路线上,那么对于消费者所提出来的续航、补能需求,厂家一味的说超充、换电能够完美解决,但是最终的现实是什么?就以刚过去的国庆假期,高速排队取充电的号、听到车企宣传电车能走318进藏的用户被困在国道。
所以说,为什么长安作为央企转型的先头部队能够在市场中做出这样一个足够亮眼的成绩,多技术路线的新能源布局以及快速适配到产品之上的推进速度绝对是一项重要的决定因素,那么后续其他车企想要在新能源市场吸引更多消费者,这样的做法显然值得借鉴。
# 中国车的高端化,该怎么实现? #
接下来,再来看东风,东风集团紧跟长安的步伐,其也对自身的架构、品牌等方面进行了重组,其主要的变化主要是在品牌的战略方向,一方面整合风神、奕派、纳米,另一方面岚图、猛士持续发力。
这其中岚图、猛士两个品牌可以说是东风在转型阶段收获的两颗果实,同时也是中国汽车迈向高端化的代表。
中国车向上冲击这件事情我们做了很多年,其中我们也看到了对于这个问题不同的解法,比如在纯电领域打造一些超跑等产品,亦或是在产品形态上做文章,进而直接拔高产品定价,但是这些做法似乎并没有取得成功,在这条路上几乎没有谁能走出来。
那么高端化应该怎么做?其实最重要的一点是一步一步往上走,直接跳到山顶?这是奢望。
岚图是东风面向高端新能源市场的核心品牌,从目前的销量来看,能够称得上高端化进程走向成功,8月份岚图销量达到1.35万辆,同比增长高达151.3%;9月销量持续增长,1.52万辆再次刷新纪录,同比增长52%,环比增长约12.7%,连续第七个月销量突破万辆并实现“八连涨”。
其高端化有一个特点,首先其高端车型并没有直接拉高价格,比如岚图Free+,高端的配置配合了一个容易让人接受的价格,这也就使其能够在预售阶段就获得了大量订单;其次,其找到了一个能够在品牌高端化发力的车型空间,MPV梦想家现在已经是目前高端MPV领域的首选,要知道这是消费者用真金白银投出来的选票。
此外,就高端化品类这一问题,猛士也是一个代表,硬派越野这个品类,目前很少有品牌去做全面的智能化转型,猛士与华为的合作涉足这一赛道相当于掌握了先发优势,而且考虑到实际的用车场景,智能化显然是后续不可或缺的一个部分。
而且我们需要注意的一点是,每个品牌下,目前东风都有自己的爆款,或者说是代表性车型,这一点其实是很不容易做到的,要知道现在中国市场每个月有多少新车面世,仅一个9月就有近80款,能在这样的车海战术中让自己的产品成为某一领域的标杆实属不易。
所以目前东风现在的战略是清晰的,岚图专注高端新能源乘用车,猛士给自己开辟了一个新能源豪华越野市场,而奕派科技则是面向大众化市场,这样的重组意味着更加精准的产品覆盖,对于消费者来说,更清楚地知道东风能够提供什么样的产品,对于品牌自身,也有更明确的发力空间。
这一点其实值得目前一些新造车车企借鉴,现在一些新造车其实走的是传统车企之前走过的路,在某款产品进入市场之后若没有取得较好的销量,进而持续推进更多的车型,试图吸引消费者的注意。
但是此时,传统车企在整合、在聚焦,就目前的市场环境,用之前的集团军作战可能效果并不是很好,相反,如果能够派出自己的“特战小队”,反而能够杀出一条血路,这其实就是东风做高端、做爆款的逻辑,集中自己的精力,瞄准一点来进行突防,效果反而比“没有重点”的进攻更佳。
# 从博弈到整合,合资要有新活法 #
在三大央企当中,如果说东风和长安已经靠旗下的自主品牌闯出了名堂,那么一汽则是通过旗下的合资品牌开始转型的试点工作。
合资品牌的存在一直是一汽的支柱,合资板块的销量也一直是一汽整体销量的基础,一汽大众、一汽丰田作为面向主流家庭消费者的合资品牌,对整体销量贡献颇丰,同时还有一汽奥迪,是目前头部的国内合资豪华品牌。
8月份,一汽大众销量13.58万辆,同比增长4.2%,其中大众品牌持续增长,奥迪品牌则位列国产燃油车豪华品牌第一;9月份合资品牌销量为21.39万辆,其中一汽-大众销售14.64万辆(含进口车),燃油车市场份额同比提升0.3个百分点;一汽丰田销售71,031辆,同比增长9.3% 。
相对来说,这样的成绩在目前的市场当中还是能够让人满意的,毕竟现在我们都知道合资承压是不争的事实,而且在自主品牌与新造车的冲击下,合资的产品力也不如之前那般经得起推敲。
一汽在这样的市场大环境下,主要是以产品的持续焕新来保证品牌活力。比如其中体量最大的一汽大众,其在8月份向市场推出了搭载第五代EA888内燃机的SUV揽境(参数丨图片),把搭载最新一代技术的内燃机快速引入国内,同时新速腾等主流车型也开启“更新模式”,在目前仍然有大量消费者买单的燃油市场给自己品牌持续换血。
而一汽丰田则是依靠双擎混动产品持续在市场发热,同时厂家层面针对目前行业价格战等外部因素对自身产品价格进行调整,以适应市场的竞争,同时在海外发布新一代明星产品RAV4的同时,目前合资公司也已对新车型进行申报,后续新车也有望成为品牌的新增长点。
至于面向豪华市场的一汽奥迪,成为了一汽在新合资时代转型的试点。
在中国新造车与电动化的快速推进下,豪华品牌最终还是被推到了转型的十字路口,声量、销量,均面临冲击,那么此时这些品牌需要考虑的就是:如何再次于市场中定位?品牌与产品如何重构。
面对这些问题,最核心的一点就是:快速补上自己的短板。
A5L、Q6L e-tron,这是一汽奥迪面向燃油车与新能源市场给出的答案,二者有一个共性,也就是在智能化领域的补强,外资品牌终于放下了架子,转身积极拥抱了中国企业。
华为,作为目前国内智能化解决方案的头部供应商,或许消费者也没有想到,能够这么快就装配到外资品牌的产品之上,要知道这些头部品牌轻易可不会给中国企业让出位置,但是这不管是不是一场“危险的赌注”,为了让产品更符合中国消费者诉求,奥迪也算是拼了。
这种做法其实同样可以理解为优势资源的整合,而整合这件事情,相对于自主品牌来说,合资更应该将其提上日程。
合资品牌此前在中国的模式其实比较固化,一方面为了更好的拿捏中方合资伙伴,外资往往采用设立两家合资公司的模式,通过分配不同的产品来拿捏拿捏双方并平衡销量;另一方面,产品的主导基本是交给外方,中方的本土化基本上是在外观上坐坐样子,关于产品核心的定义与配置,基本上无权干涉。
这就导致资源分散、优势不集中,并且“空降”的产品难以适应本地化生存环境,之前市场环境轻松的情况下,这样的模式还能躺着把钱挣了,但是现在中国市场经历转型与销量重构,合资的市场变小了,多余的摊子、不合时宜的产品,合资公司需要做出变化。
在国庆前夕,福特已经做出了改变,福特中国宣布在上海正式设立福特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作为福特的全资子公司,全面负责管理福特品牌乘用车和皮卡车型在中国市场的营销、销售和服务业务。
这就意味着福特首次将布局与中国的三网进行合一,这一动作背后是福特连年的的亏损与低迷的销量,聚焦渠道、梳理产品、专注市场推广已经成为迫在眉睫的事情。
这是一个趋势,在中国市场面临这些困境的显然不止福特一家合资公司,而且不仅是在中国表现不佳的合资公司做出改变,甚至强如丰田,都已经在部分城市试点“一城一店”,也就是销售渠道的整合,在一家店里可以买到“南北丰田”的产品。
整合,对于合资品牌来说显然是接下来最需要做的事情,不管是渠道的整合,还是多家合资公司的整合,亦或是与中国企业全新合资模式的整合,当下合资公司唯有放下包袱,大胆拥抱优势资源,才能够在短时间内追上新能源与智能化的差距。
#哪些经验方式值得参考?#
销量是评判车企做对与否的关键要素,国内三家央企也用近期的表现证明了改革的正确性
与此同时,其各自转型的特点也给市场很多同类品牌与产品提供了相应的参考。
从中我们可以总结出3点比较有价值的参考信息。
第一,新能源发展,从政策导向转为市场导向,用技术来解决实际消费诉求方能在市场当中跑出更快的速度。
第二、做产品以及做品牌的高端化,要有爆款理念,可以是优势的集合,也可以是独到的差异化特性,在这种思想下去做产品,更能吸引消费者的关注。
第三,合资品牌,认清现实最重要,相对于之前十几二十年的“温柔乡”,如今已经到了快速做出改变的节点,放下架子,大胆拥抱中国产业链,这不是丢人的事情,相反能够让消费者感受到做出改变的魄力。
而这三点之中,我们似乎可以总结出一个共性,也就是尊重市场规律才能取得正向的发展,在之前,我们的汽车市场发展或许被一些其他因素所左右,可能是技术的限制,可能是政策的扶持,但如今这些因素都在逐渐消散。
也正是这样的转变,中国汽车工业也算是从“学生时代”毕业,进入与全球巨头同桌竞技的“成人班”,借此契机,把内卷的方向转为外卷,构建一套属于中国汽车工业自己的标准,或能够让中国的汽车产业迈向下一个新的时代。
延伸阅读:
降入20万价格区间 曝廉价版特斯拉即将国产
日前,车质网从相关渠道获悉,特斯拉中国正在推进两个新车项目,内部代号为E41、D50,分别为现款Model Y(参数丨图...
东京车展首发 曝丰田世极轿跑SUV概念车官图
日前,车质网从丰田官方获取了一组世极轿跑SUV概念车官图。新车采用溜背轿跑设计,视觉效果十分动感。与此同时,疑似其将采用...
将于东京车展首发 全新丰田卡罗拉官图曝光
近日,车质网从相关渠道获悉了全新丰田卡罗拉(参数丨图片)的官图。在10月13日举办的丰田品牌大会中,从未见过的神秘车型在...
央企重组“百日考”,这样的成绩能打几分?
今年年中,车圈的大事件便是国内几大央企的重组整合,这一时间节点,恰逢中国汽车市场进入今年末期的销量冲刺,不同于以往“金九...
购置税从“免征”到“减半”,新能源车企将迎来一场考验!
近期,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三部门密集发布了关于新能源汽车车辆购置税和车船税优惠政策的技术要求调整公告。这些调整旨在引导产业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