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通孟樸:AI是高通战略主线 创新合作定义未来
9月24日-25日,2025年骁龙峰会在北京和夏威夷两地成功举办。高通成立四十周年,进入中国市场三十周年,骁龙峰会举办十周年……多重里程碑意义的时间节点交汇之下,今年的骁龙峰会极具意义和看点。
峰会期间,高通公司中国区董事长孟樸接受集微网等媒体采访。就中国市场的经营发展,合作和竞争,端侧AI等话题进行了交流和分享。
深耕中国受益于全球化进程
90年代中期,高通开始参与中国从模拟通信向数字通信转型的CDMA建设历程,标志着高通携手中国移动通信产业发展的开端。
移动通信技术的演进通常以十年为周期,就这样,从3G到5G,伴随中国移动通信产业的发展,高通在华运营也走过三十年的时间,在助力中国通信产业发展的同时,高通也见证了中国通信产业从“跟跑、并跑到领跑”的过程。
回顾过去30年在中国的发展历程,孟樸表示,高通不仅参与了中国移动通信和移动互联网的建设,也从中获得了宝贵经验和丰硕成果。
从业务层面看,高通在中国的业务规模持续增长。孟樸认为,高通的成功并非源于某一个“爆发性”的事件,而是对“长期主义”理念坚持的成果。高通专注于技术创新,致力于为合作伙伴赋能,30年来坚持不与客户竞争的原则,这为高通与中国产业链的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更为重要的是,我们与中国移动生态产业合作伙伴的关系日益紧密,技术交流从3G、4G到5G,一步一个台阶取得了显著进步。如今,我们正迈入人工智能(AI)的新发展阶段。高通早在数年前,就强调终端侧AI对AI普及和落地的重要性。我们欣喜地看到,近年来,不论是中国AI领域的专家学者,还是国外的科技领袖,都在认同端侧AI的关键作用。这一趋势,对高通全球战略和中国业务都具有重大意义。”孟樸说。
孟樸指出,高通在中国30年的发展历程恰逢中国经济的蓬勃发展,这其中,中国移动通信产业的快速发展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孟樸看来,高通作为年轻的,较早进入中国的技术公司,得益于全球化的进程,推动了高通水平赋能模式的出现,使得高通能够迅速突破发展,这种成长路径与中国的模式相同。
“全球化给我们带来了这些机会,也促使高通不断创新,一直在努力成长。”孟樸说。
AI将是高通战略主线
过去一段时间,AI大模型和具身机器人在国内受到空前关注,国内相关企业也呈现出非常活跃的创新能力。
据孟樸介绍,AI将一直是高通战略层面的一条主线方向。当前,围绕AI的创新节奏非常快,很多在高端旗舰机上的AI能力,会很快下沉到大众市场。但从另一个角度看,目前还处在人工智能发展的非常早期阶段,真正的人工智能还没有到来。
在孟樸看来,现阶段的手机或终端中,可以有多模态模型或不同的智能体,但用户在操作上,跟使用APP区别不大。而在真正的人工智能时代,AI将推动所有产品的重新设计与重新定义,智能体会了解用户使用习惯,直接协助用户处理需求。
在端侧AI应用方面,孟樸认为中国市场及产业链展现出全球最具活力和竞争性的特点,高通在该领域的很多客户都集中在中国。依托中国产业链在智能手机等各类消费电子产品的快速迭代能力,以及对新应用场景的敏锐把握,将有力促进高通端侧AI技术的落地。在这一过程中,高通将继续与中国的产业合作伙伴紧密协作,无论是在中国市场还是全球市场,共同创造更多合作共赢的机会。
而对于具身机器人(具身智能)领域,孟樸表示,尽管最近才成为热点话题,但实际上高通早有布局。早在2021年上海进博会期间,高通率先提出“5G+AI赋能千行百业”的理念。在历次进博会展会上,高通也展示了AI赋能的咖啡拉花机器人、乒乓球机器人等前沿的AI应用演示。
孟樸指出,如今,随着各种大模型的产生、演进和在终端上的落地,这些技术将迎来更为广泛的普及。高通将这些视为端侧AI落地的具体实现路径,并致力于与中国的产业链以及各领域的行业领军企业深入合作,推动技术创新与应用普及。
水平式赋能为客户提供价值
近年来,随着智能手机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一些头部厂商为进一步塑造差异化竞争力,纷纷选择下场自研芯片,某种程度上,同高通的关系由客户成为了竞争对手。
如何看待这样的竞争?孟樸认为,对高通而言这并不是一个新课题。行业中一直存在两种模式,高通是水平式(赋能),把自己看作是产业基础技术的研发体系,所以希望所做的芯片是能够通用的,能够面向尽可能多的客户、尽可能大量地供应,以达到它的经济性。
“但不同厂商有不同的诉求,以三星为例,三星自研芯片已有十几年之久,同时也一直在使用高通的芯片,每年会根据自研芯片的表现和高通产品的情况进行调整。大多数年份,高通在三星的旗舰机型里大概占有75%的市场份额。有时可能由于工厂或自研芯片的问题,三星会全部采用高通的产品。这样的情况,也时有发生。”
孟樸指出,对于跟合作伙伴的关系,首先是要保持合作。因为即使没有自研芯片,在商用芯片领域高通也有很多竞争者。所以,如何找到对客户有价值的方案,为他们提供好的技术和服务,这是高通所要关注的问题。
此外,从AI的角度来讲,和中国产业的合作应该是高通比较擅长的领域。因为现在AI处于早期的发展阶段,仅在大模型领域就有涉及很多种类,无论是云端还是终端,进行适配是一项比较费时费力的工作。
“但对我们而言,支持产业发展就是要一家一家地做,实际上这没有捷径。因为每个厂商都有不同的需求,比如某个手机厂商喜欢张三家的大模型,另外一个则喜欢李四家的大模型。我们不做评判,不作法官,只是从支持产业发展的角度出发,争取把大家的产品适配性都做好,让大家在一个公开透明的市场中各显神通,最后受益的一定是消费者。因为无论是终端厂商,还是模型厂商,或者是AI公司,他们都会努力做出最好的产品。就像高通一样,我们做好自己的芯片,这样才能使消费者获得最好的应用体验。”孟樸说。
创新合作定义未来
孟樸认为,过去30年,行业中许多企业经历了起伏。回归根本,高通作为一家技术公司,必须持续进行技术创新,固守旧有技术无法保持优势。这正是高通坚持每10年推动一次通信世代(G)升级的原因。
孟樸指出,为何有些企业在从一代向下一代演进的过程中落后?往往是因为他们在上一代技术中表现卓越,于是试图固守优势,但这实际上难以持续。因此,高通始终致力于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进步。
同时,高通对自身定位有清晰认知。作为产业中的基础研究环节,高通能够合作的链条很长。首先高通不与客户竞争,其次客户如果不成功,高通也无法成功,这种产业链合作的关系是高通的基石。
在孟樸看来,AI时代与以往有同有异。每一代技术升级时,环境都在变化。在2G、3G时代,高通主要接触运营商、系统厂商、终端厂商,4G实现了移动宽带互联网接入,涉及游戏公司、视频公司及互联网平台公司,这就要求高通与其建立产业层级的合作。如今随着人工智能时代到来,各类AI模型以及智能体(Agent)进入终端,其适配对象和具体厂商可能有所不同,但合作的方向并未改变。
每一代技术都面临不同的宏观环境和具体技术条件。然而无论是AI还是6G迭代,核心始终在于,高通的技术能否持续创新,能否继续为客户提供技术赋能的价值,以及能否尽可能推动产业链合作与进步。若能推动进步,合作机会将依然丰富。
“因此,高通将继续努力与中国产业链伙伴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特别是在早期阶段共同推动相互适配。只要坚持创新与合作,未来仍充满大量机会。”孟樸说。
延伸阅读:
新势力车企第二家,零跑汽车第100万辆车下线
新京报贝壳财经讯(记者林子)9月25日,零跑汽车正式宣布第100万辆整车下线。继理想汽车之后,我国拥有了第二家下线车辆超...
雷军:不少人有偏见,固执地认为小米没啥技术、就是组装厂
(文/观察者网 吕栋 编辑/张广凯)“不少人对小米有偏见,固执地认为,‘小米就是一家组装厂’,‘小米没啥技术,就是东西便...
特斯联与紫光云达成战略合作,加速构建通用AI算力产业
近日,特斯联与紫光云技术有限公司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实现资源共享与能力协同。据悉,特斯联将深度...
晶晨半导体递表港交所 中金公司及海通国际为联席保荐人
晶晨半导体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请,中金公司及海通国际为联席保荐人。公司是全球领先的系统级半导体系统设计厂商,提供智能终端控...
头部企业持续加码AI投入 重塑产业生态
新华社北京9月26日电 《经济参考报》9月26日刊发记者郭倩、陈涵旸采写的文章《头部企业持续加码AI投入 重塑产业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