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态电池量产赛开跑!7家企业亮出清晰的量产路线图
当新能源汽车还在为“续航焦虑”和“充电速度”博弈时,固态电池的量产冲刺已悄然进入关键阶段。2025年,这个被业内视为“固态电池商业化元年”的节点,已有7家企业亮出清晰的量产路线图,一场重构锂电产业链的变革正在上演。
亿纬锂能目前处于国内量产进度的前列,已完成小软包电池组装工艺开发。其中试线预计2025年投入运行,目标率先实现商业化落地。这意味着从实验室到量产的关键一步已经打通,只要工艺稳、成本可控,很快就能装车。
国轩高科紧随其后,已建成0.2GWh中试线并进入预量产阶段,技术路线以氧化物电解质为主。产品基本达标,再优化一下性能、提升产能,就能给车企供货,速度处于行业第一梯队。
清陶能源则采用了独特的“材料+电池”的捆绑合作模式,联合三祥新材与翔丰华共建全固态电池产线,计划2025年完工,2026年量产。这种模式能从源头解决固态电池的材料适配问题,避免后期生产中的麻烦。
在细分领域,上海洗霸和当升科技在“电解质”这个核心环节取得突破。上海洗霸的氧化物电解质产能规划达30吨/年,目前已进入送样验证阶段;当升科技已实现固态电解质及配套正极材料的批量供货,技术商业化能力得到验证。
德福科技和容百科技则选择了“差异化赛道”。德福科技主攻复合集流体,其为固态电池设计的多孔铜箔已向下游送样,有望解决界面阻抗等关键技术难题。容百科技则与卫蓝新能源合作,聚焦高镍正极与固态电解质的兼容性研究,计划2027年量产,致力于提高电池能量密度,让电动车跑得更远 。
对于消费者来说,固态电池量产最直接的好处,就是电动车续航可能突破1000公里,充电时间缩短至10分钟以内,安全性也大幅提升。而对行业而言,这场量产竞赛的意义不仅是技术突破,更是产业链的重构。
延伸阅读:
全新起亚Telluride首发:加州设计、首尔揽胜,北美爆款预定
在技术、配置已经卷到顶的中国车市,设计成为下一个决胜赛点,于是国内消费者梦回千禧年,市场出现“XX卫士”“XX库里南(参...
三联屏+星空顶 奔驰全新一代GLB内饰公布 12月8日推出
11月12日,梅赛德斯-奔驰公布了其旗下第二代GLB车型内饰,并计划于12月8日推出。新车外观延续了方正硬朗的整体造型,...
Jeep牧马人Moab 392官图发布 起售价79995美元
近日,Jeep官方发布了牧马人(参数丨图片)Moab 392车型官图。新车是为庆祝Jeep品牌85周年特别打造,搭载了一...
10月,Model 3输了,Model Y也输了
本周,乘联会正式公布了10月各个品牌的国内零售销量。老实说,其中令人最大跌眼镜,当属新能源板块绝对的风向标——特斯拉。因...
